找到相关内容127篇,用时1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龙树的中论用了辩证法吗?

    ,推求诸法实性,皆入第一义,平等一相,所谓无相。如诸流异色异味,入于大海,则一色一味。一切不实者,诸法未入实相时,各各分别,皆无有实,但众缘合故有。一切实不实者,众生有三品,有上中下;上者观诸法相非...之后的中学派,如前文所说,分裂成为两派:严守龙树归谬证法的是“应成派”,佛护、月称,还有恐怕比这两人更早的青目,是这一派的代表;另一派是放弃龙树的归谬证法,改采陈那因明学的“自立派”,以清辨(分别明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5546295.html
  • 佛教科学

    简单整齐的工程字,而不准你写花体或美术体。 佛教中教人利用想像力来修行的方法很多,总称之曰禅观。例如五停心的五种观法:一、不净观;二、数息;三、慈悲;四、因缘;五、界分别。此外又有法空...菩萨度生之行,则中国将为世界文化之领导,融万国为一家,保和平于千秋,复何难哉?’云云。呜呼!佛说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,今以凡夫肉眼之,则熙熙攘攘者,无不已得人身,人身尚不算难得。然末法时代,大心居士,虽...

    尢智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5446816.html
  • 《论语》和《阿含经》透显的因材施教

    若见有情多嗔恚者,深生怜愍,方便令其修慈悲。若见有情 多愚痴者,方便令其修缘起。若见有情多憍慢者,深生怜愍 ,方便令其修界分别。若见有情多寻伺者,深生怜愍,方便 令其...因材施教的精神与操作典范。吾人若能扣紧因材施教,至少在人我分际的教学设计上可以见出中印这二位人物有其共通处,亦皆显现大家风范。本文即基于如是体认,首先就一般国人比较熟悉的孔子的因材施教整理其要点、...

    蔡耀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0747274.html
  •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

    ”的主要内容,是不净观、慈悲、缘起、界分别和数息。数息也就是上面谈到的“十六特胜法”。  敦煌卷子“稠禅师意”,谈到禅定,也谈到“五停十八境”。现在抄出,以见究竟:   何云为禅?答曰:禅者...七年,也就是北魏正始四年,他出家的地点是钜鹿景明寺。   p. 76  老师是僧寔法师。落发以后,他即刻 “便寻经论……因发五愿”。接著才学习禅定:   初从道房禅师,受行止。房即跋陀之神足也[8]。...

    冉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247539.html
  • 界蕴处的作意——苦能软坚

    一个境。每一个境是生灭无常,同时又是涅盘寂静。  界分别  正慧如实六界不是我、不异我、不相在,厌离六界,心离六界贪。  修如地,地不择净不净而受,不恼、不耻、不避。  修如水,水不择净不净而洗,不...不知所依,即依无明、贪爱,轮转不止。  一种界作意是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六界俱无分别,它不是「你的」,不是「我的」,都是无我、无我所,它不取人相、我相。去作意这种无分别心。  观想心像大地那么坚定...

    张大卿 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447855.html
  • 从《六门教授习定论》看习定的入门方便

    实际静观,他们完全是桎梏形骸,蹉跎岁月,对成道无补,解脱无益,纯粹成了“邪加行者”。  《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》卷第三中释迦牟尼佛告诉慈氏菩萨,学人欲修止观(止即定,即慧)者,应当依住于大菩提愿及菩萨...乱。  见前境分明,分别其相,是作意散乱,异斯唯念心。  于作意乱中,复有其乱相,于乘及静虑,初二应除遣。  此五颂中,初颂总举五乱心名,后四颂分别释义。  ①外心散乱:谓心离开应缘的境,而缘其它的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748291.html
  • 略说弥勒禅法的修习

    分别、数息合称“五停心观”,因为可以凭借这五种观法,以停止心中贪、嗔、痴、我执、散乱等五种惑障。五停心观又作五停心、五度观门、五门禅等名。所谓“慈悲禅&...对于“慈悲”,隋慧远在《大乘义章》中解释说:     慈悲观者,普缘众生作其与乐拔苦之想,名慈悲。于中广有七品修习,如前四无量章中具广分别。     可见所谓&ldquo...

    明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0248763.html
  • 《随自意三昧》中的无明与空

    思想。  《十地经论》卷八“一切相智分别”中,提到过“无始观”:  八、无始观:中际因缘生故后际生,随顺缚故,如经:无明因缘行因缘能生行。余亦如是。无明因缘行,是生缚说,余亦如是故。  这是顺观十二...《随自意三昧》中的无明与空  刘朝霞  提要:南岳慧思的《随自意三昧》上承印度龙树诸师思想,下启天台一家圆教,它以无始无明和有始无明解释生死轮回的根源,以无始空与毕竟空作为破除无明的方法,其思想...

    刘朝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5949045.html
  • 四圣谛 - 佛法的心要

    处观即五蕴、六处观、六界观。由於有情是有机的活动者,生活在易变的时间与空间,三处的分别是从有情的流转相续中,与其身心的相依中,不同的立场去分别。蕴、处、界亦称为三科,是对宇宙万像或一切诸法的三分...勇猛精进才能〈永断〉与〈应证〉。所以佛说四圣谛不是悲观,也不是乐观,而是如实主义。(Yattha-Bhuttam)  佛说《四谛》,为甚么先说果后说因呢?原来四谛的因果次第,不是依法相生起的因果次第而...

    颜尊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1449075.html
  • 上座部佛教止观禪法

    近行定,但尚未达到禪那就直接修行观业处,这类禪修者称为「纯行者」(suddhavipassanà yànika)。然而,无论依循哪一条途径,禪修者在开始修行观业处之前,都应当先修行「四界分别」。  ...支持、推动。  有系统地熟练辨识全身的十二种特相后,再辨识它们为地、水、火、风,使心平静及获得定力。继续以四界分别培育定力,并趋向於近行定。此时,禪修者发现全身呈现为一团白色物体。继续辨识白色物体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249265.html